發布日期:2025-05-13 18:01:15
來源
: 深圳市華富康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
作者
:康少
瀏覽量
:308
康少
深圳市華富康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
發布日期:2025-05-13 18:01:15
308
“飆車門”塵埃未定,“退訂風波”又接踵而至,近日一場由數百名小米SU7 Ultra車主發起的退車風波,將小米汽車再次推入到輿論的風口浪尖。
今年 2 月,小米 SU7 Ultra 正式面向市場推出,這款車搭載的小米超級三電機系統,以及一系列高性能配置,使其在發布之初便賺足了眼球。而其中,選裝價格為4.2萬元的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被官方宣傳為“復刻原型車空氣動力學設計”,聲稱具備“雙貫穿風道”“前部空氣高效導流”“輪轂散熱”等性能,更是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。
然而新車到手,車主用鼓風機測試發現,風道開口處無法吹動紙巾,拆解后內部結構與普通鋁制機蓋無異,未連接剎車散熱系統,也未產生宣傳中的下壓力。
曾經宣傳中的高性能空氣動力學關鍵部件,如今看來似乎僅僅是一個昂貴的裝飾部件。
這可炸了鍋了,風根本就無法從挖孔里吹出,沒有下壓力,沒有散熱功能,純純就是個裝飾品,眾多車主大呼“上當”,花4.2萬元還等了大半年,到手就這?!哪怕是碳纖維材料,成本也不過一萬,車主直呼“大冤種”。
事實上,同期小米 SU7 Ultra 因馬力限制也正在爭議熱潮中。4 月 30 日,小米汽車推送了 1.7.0 版本更新,在 SU7 Ultra 上新增了 “排位模式圈速考核” 功能。更新后,1548 匹最大馬力被鎖定,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全部性能,否則只能使用大約 900 匹馬力。要知道,1548 匹超強馬力本是這款車的重要賣點之一,這一操作被車主戲稱為“花錢買半成品”,尤其是對無賽道資源的用戶而言,高價購車卻無法使用核心性能,涉嫌侵犯消費者選擇權。但首批小米SU7 Ultra交付后,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飆車亂象頻發——市區行駛速度高達300Km/h、車速過快撞上電瓶車……一系列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惹了眾怒,小米SU7 Ultra也一度成為眾矢之的,繼而引發出民用車到底該不該做這么大的馬力廣泛討論。5月7日深夜,小米汽車就近期小米SU7 Ultra車型引發的兩項爭議——“排位模式”解鎖條件變更以及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功能表述不清問題,發布官方回應并兩次致歉。
針對排位模式,小米汽車已暫停了這次推送,已升級的少量用戶,小米汽車也會在下個版本更新中解決。

面對洶涌的民意,小米官方是咋回應的呢?
“對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表示歉意。”小米表示將對已提車和正在生產中無法改配置的客戶贈送2萬積分表誠意。
2萬積分啥概念?折合人民幣也就2000塊錢購買力。四萬多買來的“功能件”,變成了純“裝飾品”,賠你2萬歡樂豆,這買賣劃算不?
而對于改選配的車主,則要面臨長達30-40周的重新排隊等待車輛交付。
因為“表達不清晰”,所以小米趕緊改了宣傳文案。原來說的“新增兩個空氣動力學風道,前部空氣高效倒流”,現在變成了“前艙蓋設計風格復刻,在滿足造型需求之外,還提供了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”。
這樣的補償方案自然沒有人買單,全國多地車主近日自發組建維權群,300余名車主聯合錄制視頻要求無損退車,有車主委托律師啟動集體訴訟程序,要求按照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五十五條主張退一賠三。小米汽車的這場風波,本質上是造車新勢力“營銷先行、技術滯后”模式的集中爆發。在新能源汽車市場,流量紅利正在消退,用戶對品牌的評判標準回歸到產品力與誠信。小米的首款 SUV YU7 還未上市,聲量最大的 SU7 系列就遭遇到信任危機。一時的經濟損失可以彌補,但信任的缺失卻是致命的,一次技術失信,可能摧毀多年積累的品牌資產。
截至今日,小米集團-W(01810)再跌超4%,跌4.15%,報48.5港元,成交額63.4億港元。據官微發文,小米汽車4月交付量環比下降3.4%至2.8萬輛,首次出現負增長。